赵微

发布者:发布时间:2015-10-16浏览次数:55

赵微

 
简  介:
    赵微,女,汉族,1964年5月生,辽宁本溪人。1986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,毕业后一直从事法学教学工作,主讲刑法学课程,曾被国家公派到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法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。2002年于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,2005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,1992年晋升为讲师,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,2003年晋升为教授。现为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、知识产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、海公法研究中心主任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刑法学科负责人,大连甘井子区人大代表。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,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,辽宁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、辽宁省法学会副会长,大连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。
研究方向:
    中国刑法、国际刑法。近年来新开辟研究方向:海公法。
论文及著作:
1. 《环球法律评论》2002年第2期:《徘徊于前苏联模式下的刑事责任根据理论及前景展望》,13个版面,独立。
2.《光明日报》2002年12月24日理论版: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》,1.5千字,独立。
3.《光明日报》2000年1月12日教育周刊:《透过“EQ”看人才》,2千字,独立。
4.《法律科学》1999年第5期:《报复陷害罪的适用与法治化进程中的民主权利保障》,6个版,独立。
5.《法学》2000年第2期:《关于“报复除害罪”罪名的新构想》,1个版,独立。
6.《法学》2003年第5期:《中俄犯罪构成要件.要素考》,4个版,独立。
7.《政治与法律》2003年第3期:《俄罗斯死刑适用情况》,3个版,独立。
8.《学习与探索》1999年第6期:《论政治运行法治化》,6个版,第二作者(共两名作者)。
9.《学习与探索》2003年第2期:《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的理论对接》,3个版,独立。
10.《求是学刊》2003年第2期:《中俄犯罪构成理论刍议》,5个版,独立。
11.《中国律师报》1998年6月17日:《司法民主应“公”字开道》,2千字,第一作者(共两名作者)。
12.《法制日报》2003年6月19日:《俄罗斯联邦刑法适时修订》,3千字,独立。
13.《黑龙江社会科学》2003年第1期:《法律与道德辩证关系再思考》,3个版,独立。
14.《北方论丛》2002年第6期:《质疑以“黑社会性质”框定刑法第294条的集团犯罪》,3个版,第一作者(共两名作者)。
15.《中国刑事法杂志》2005年第2期:《论胁从犯不是法定的独立共犯人》,6个版,独立。
16.《学习与探索》2006年第6期:《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案件的刑事司法障碍及其对策研究》。
17. 《环境保护》2006年第10期:《从大连海域溢油事故的处理看我国海洋环境的法律保护》。
18.《武汉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,2007年第5期:《论共同犯罪“意思联络”的客观预备性》。
19.《学习与探索》2007年第5期:《论国际社对侵略战争的法律控制》。
20.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jured Party and the Offender in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, China Legal Science, 2008-2.
21.《法学家》2008年第3期:《有组织犯罪界定极其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——基于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视角转换》。
22.《中国大学教学》2008年第7期:《“三维立体式”刑法教学法研究》。
23.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1期:《论国际刑事审判中的辩诉交易制度》。
24.《法学杂志》2010年第1期:《死刑裁量应介入非理性因素的考量》。
25.2005年中英“死刑适用标准及死刑限制”学术研讨会论文:《俄罗斯废除死刑的历史路径与现实对策》
26.《中国周刊》2009年第10期:《俄罗斯废止死刑换取欧盟入场券》
27.《社会科学辑刊》2010年第4期:《严格责任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法律关系考量》。
28. 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0年9月7日:《海上刑法的理论定位与实践价值》。
 
论文反馈:
1.《新华文摘》2003年第6期,摘编《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的理论对接》一文。
2.《新华文摘》2000年第2期,辑目《论政治运行法治化》一文。
3.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2000年第1期将《报复陷害罪的适用与法治化进程中的民主权利保障》列入学术卡片。
4. 人大复印资料《刑事法学》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《徘徊于前苏联模式下的刑事责任根据理论及前景展望》一文。
5. 人大复印资料《刑事法学》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《中俄犯罪构成理论刍议》一文。
6. 人大复印资料《刑事法学》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《论胁从犯不是法定的独立共犯人》一文。
7. 人大复印资料《刑事法学》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《死刑裁量应介入非理性因素的考量》一文。
科研项目:
1.《政治运行法治化》获第十届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。
2.《徘徊于前苏联模式下的刑事责任根据理论及前景展望》一文获第十一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。
3.《“立法动意与司法效果交叉渗透”之刑法教学法研究》获200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,项目主持人。
4.《俄罗斯刑法对中国的影响》:省教育厅2003年项目,主持人,已结项。
5.《理论?立法?司法:法条竞合研究》: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项目,参与人。
6. 《中俄刑法比较研究》:省教育厅2004年项目,主持人。
7.《海上国际犯罪的惩治与刑法理论的创新》:司法部2005年项目,主持人。
8.2007年省社科联项目《和谐秩序下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界定》获三等奖。
9.2007年省社科基金项目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共犯刑事责任研究》                
10、2006年大连市社科联项目《大连海域环境违法与犯罪的刑事对策研究》,获东三省社会科学年会三等奖。

11.2008年大连市科技局项目:《“大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”及实施细则研究》。
12.2009年6月《有组织犯罪界定及其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》获大连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进步奖三等奖。
13. 《论胁从犯不是法定的独立共犯人》一文获得辽宁省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。
14. 《水上交通犯罪典型刑事案例研究》:2010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项目,负责人。
15.《海盗的现代发展及法律对策研究》:2010年辽宁省教育厅项目。
16. 《死刑裁量应介入非理性因素的考量》获得2010年度大连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进步奖论文类三等奖。
联系方式:0411-84728515,Email: 1031964581@qq.com

版权所有 (C) 大连海洋大学 辽ICP备2023000500号 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 邮编:116023